可燃氣體報警器在工業環境、日常生活環境(如使用天然氣的廚房)中具有重要作用,當檢測到可燃性氣體濃度達到報警器設置的報警值時,會發出聲、光報警信號,以提醒采取人員疏散、強制排風、關停設備等安全措施。以下是對
可燃氣體報警器操作規范與維護技巧的歸納:
操作規范
1.開機與預熱:
對于便攜式可燃有毒氣體探測報警器,按開機鍵開機后預熱100秒(或根據儀器說明書預熱),確保儀器正常啟動。
對于固定式可燃氣體探測器,接通電源后探測器進入自動預熱狀態,持續時間約為60秒,預熱完成后進入長時間不間斷的正常工作狀態。
2.放置與檢測:
便攜式報警器預熱完成后,放置在需要檢測的環境中,等待一段時間讓儀器與環境中的氣體充分反應。
固定式報警器應安裝在可能存在可燃氣體泄漏的區域,如管道、儲氣罐、閥門等附近,且離地面0.3~1.5米的高度,以便檢測到地面附近的氣體濃度。
3.讀數與報警:
通過便攜式報警器的顯示屏或與儀器配套的軟件讀取氣體濃度值。
如果氣體濃度超過報警值,固定式和便攜式報警器都會發出警報聲并顯示相應的報警信息。此時,應立即確認泄漏區域,按下消音鍵(如適用)切斷長鳴聲,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。
4.校準與標定:
按照廠家提供的校準和標定指南,定期對可燃氣體報警器進行校準和標定,以確保其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校準頻率保持在一定周期內,如每32天一次或根據廠家建議進行。

維護技巧
1.清潔與保養:
定期對報警器進行清洗和保養,防止發生故障。使用軟毛刷或布料清理報警器金屬進氣柵網表面的灰塵和雜質。
經常檢查檢測器透氣罩并取下清洗,防止堵塞。
避免在報警器上放置或掛置物品,以免影響其正常工作。
2.防水與防潮:
經常檢查檢測器有無意外進水。
如果報警器需要安裝在室外或潮濕的環境中,應選擇符合防水防塵要求的設備,并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。
3.防爆與防護:
在有防爆要求的場所,應選用防爆型可燃氣體報警器。
避免設備受到劇烈震動或撞擊,以免引起故障或損壞。
4.接地與電磁干擾:
定期檢查接地情況,確保接地達到標準要求。接地不良可能會導致報警器受電磁干擾而出現故障。
5.元件老化與更換:
檢測元件與補償元件的使用壽命通常為3~5年。超過使用規定要求的元件應及時更換,以防止因元件老化而導致的故障。
6.備用電源管理:
對于配備備用電池的報警器,應定期檢查備用電池的狀態,并在必要時進行更換。
備用電池存放時須摘除電極以避免能耗散逸。
7.檢查與測試:
每周應按動一次試驗按鈕(如適用),檢查報警系統是否正常。
定期檢查報警器外觀是否完整,傳感器保護罩有無裂痕。
每2個月應檢查標定一次報警器的零點和量程(或根據廠家建議進行)。
8.應急處理:
制定應急預案,確保在報警器觸發報警時能夠迅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。
對于固定式報警器,應確保其與聲光報警燈、排風機、切斷閥等設備實現智能聯動功能。
可燃氣體報警器的操作規范與維護技巧涉及多個方面,需要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和操作規程,以確保報警器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及人員安全和環境穩定。